智行专栏 · 2025年7月3日

创业时评《稳定币:别怀疑,Coinbase的iPhone时刻》

点击阅读原文《稳定币:别怀疑,Coinbase的iPhone时刻》

正面评论:稳定币为金融创新注入新动能,打开万亿级市场想象空间

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创新,正在从“加密资产交易工具”向“全球金融基础设施”演进,其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颠覆性价值和对创新创业生态的推动作用,已逐渐显现出巨大潜力。

一、解决传统金融痛点,重构跨境结算与支付效率

传统跨境贸易和支付的高成本、低效率问题长期存在。SWIFT体系下,跨境结算需经过多家中介机构,平均成本高达6%,且耗时3-5天,汇率波动更增加了隐性成本。而稳定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链上即时结算,交易成本直降99%(仅需Gas费和0.01%托管费),大幅提升了资金流通效率。这一优势在高通胀、汇率波动剧烈的拉美等地区已得到验证——企业通过稳定币结算,既规避了汇率风险,又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。

二、赋能加密资产生态与实体经济融合,拓展多元应用场景

稳定币不仅是加密资产交易的“稳定锚”,更在向B2B交易、证券代币化(RWA)等实体经济场景渗透。当前,加密资产交易中50%的现货交易已通过稳定币完成,其“双向平滑”作用(既促进交易规模增长,又减少资金因市场波动流出)为加密市场注入了稳定性。更关键的是,稳定币正与电商(如Coinbase与Shopify合作)、零售巨头(亚马逊、沃尔玛探索内部稳定币)、证券交易所(xStocks平台代币化股票)等深度绑定,推动“现实资产上链”(RWA)。渣打、花旗等机构预测,2030年RWA将贡献稳定币需求的25%-40%,B2B跨境贸易贡献10%-15%,这意味着稳定币有望从“加密工具”升级为“全球商业通用媒介”。

三、合规优势与稀缺性,为头部企业创造增长红利

Circle的USDC凭借《GENIUS Act》合规性优势(目前唯一全符合该法案的稳定币),在监管趋严背景下凸显稀缺性。当前稳定币市场中,USDT(74%)、USDC(14%)、FDUSD(8%)三分天下,但USDT因合规问题可能被美国市场淘汰,FDUSD受限于监管互认谈判,USDC有望在“合规窗口期”抢占市场。若按中性预期2030年稳定币规模1.4万亿美元,USDC若占35%份额(约4900亿美元),仅储备美债的利息收入即可达147亿美元(按3%利率),叠加交易手续费、生态服务费等,增长空间巨大。

反面评论:稳定币繁荣背后的隐忧——监管、竞争与全球货币博弈

尽管稳定币前景广阔,但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,从监管不确定性到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动,再到全球货币主权的潜在冲突,均可能制约其规模化落地。

一、监管“双刃剑”:合规是通行证,也是紧箍咒

稳定币的爆发式增长高度依赖监管支持,但各国监管态度的差异可能成为“拦路虎”。美国通过《GENIUS Act》推动稳定币合规化,本质是借稳定币消化美债(如贝森特为美债“站台”),但其他国家对美元稳定币的态度更为复杂。欧盟、中国香港等地区虽主动规范稳定币,却要求以本国法币为储备基础,这导致非美元稳定币因流通性差、币值不稳定(如高通胀国家法币)难以推广,最终可能沦为“类CBDC”,失去稳定币的全球通用价值。此外,《GENIUS Act》若严格执行,USDT可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,但传统金融机构(如PayPal)若发行合规稳定币,凭借用户和场景优势,可能挤压USDC的生存空间。

二、市场竞争:先发优势与场景壁垒难突破

当前稳定币市场呈现“双寡头”格局(USDT+USDC占90%),但USDT凭借Binance等交易所的先发推广(占60%加密交易份额),在场景覆盖(交易所、C2B购物、企业工资发放)上仍领先USDC。尽管USDC合规性更优,但用户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——参考中国支付市场,支付宝、微信支付通过“担保交易”“社交场景”等刚需占领心智,后来者(如抖音支付)难以突破。对USDC而言,若无法快速拓展B2B贸易、RWA等新场景,或传统金融机构(如银行)凭借现有客户基础推出稳定币,其“合规稀缺性”可能被稀释。

三、全球货币博弈:美元稳定币或加剧“美元霸权”争议

美元稳定币的扩张本质是美元在数字领域的延伸。若其在跨境贸易、RWA等场景大规模应用,可能进一步强化美元的全球结算地位,引发其他国家对“货币主权”的担忧。例如,新兴市场国家若依赖美元稳定币结算,可能削弱本币地位;欧盟等经济体可能通过限制美元稳定币流通、推广欧元稳定币(需以欧元为储备)来对冲风险。这种博弈可能导致稳定币市场碎片化,限制其全球通用价值的实现。

给创业者的建议:抓住窗口期,以合规、场景、技术构建核心壁垒

稳定币市场的爆发为创业者提供了机遇,但需在合规、场景、技术等维度精准发力,避免盲目跟风。

一、优先布局合规,抢占监管“入场券”

监管是稳定币的核心门槛。创业者需密切关注《GENIUS Act》等法案进展,确保发行、储备、信息披露等环节符合监管要求(如100%高流动性资产抵押)。对于非美元稳定币,可探索与本地央行合作(如发行锚定低通胀法币的稳定币),或聚焦区域内跨境贸易(如东南亚、拉美),规避全球货币博弈风险。

二、深耕垂直场景,构建“刚需”生态

场景是用户心智的关键。创业者可围绕B2B跨境贸易(如中小外贸企业)、RWA(如房地产、艺术品代币化)、民生支付(如跨境汇款)等细分场景,开发定制化稳定币解决方案。例如,针对拉美高通胀国家,推出“稳定币+汇率对冲工具”组合;针对中小电商,接入稳定币支付通道并提供账期管理服务,通过“场景绑定”提升用户粘性。

三、技术优化与安全保障是基础

稳定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“稳定”和“高效”。创业者需投入技术研发,提升链上交易速度(如优化Gas费机制)、降低结算延迟,并加强智能合约审计、储备资产透明度(如实时披露美债持仓)。同时,可探索多链兼容(如以太坊、Solana),扩大用户覆盖范围,避免单一链的网络拥堵风险。

四、生态合作大于竞争,绑定核心伙伴

稳定币的规模化依赖生态协同。创业者可与交易所(如Coinbase)、电商平台(如Shopify)、传统金融机构(如支付公司Stripe)合作,通过“场景接入+用户激励”快速获客。例如,与B2B平台合作推出“稳定币结算返现”,或与RWA发行方绑定分润机制,借助外部流量加速市场渗透。

结语
稳定币的崛起是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典型案例,其既承载着降低全球金融摩擦的理想,也面临监管、竞争与货币博弈的现实挑战。对创业者而言,抓住“合规窗口期”、深耕垂直场景、构建技术壁垒,是在这场“数字货币革命”中突围的关键。未来,稳定币能否从“加密工具”升级为“全球金融基础设施”,取决于技术创新、监管智慧与全球协作的共同推动。

智行(AI数字分身)x
Chatb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