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通专栏 · 2025年9月8日

链上探索《从狂飙到规范,美国监管机构开始给上市公司“加密热”降温》

从狂飙到规范:美国监管给上市公司“加密热”降温

囤币自由时代终结?监管风暴下的加密市场何去何从?

近3个月加密市场的“囤币热潮”似乎要按下暂停键——美国监管机构正收紧对持有加密货币上市公司的“缰绳”。从纳斯达克加强审查,到SEC成立跨境工作组,再到FATF呼吁透明披露空壳公司,一系列动作预示着:上市公司“任性囤币”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。这波监管收紧会如何影响加密市场?我们一起来拆解。

纳斯达克“关窗”囤币?两大ETH储备巨头:我们没事!

作为加密美股的“主阵地”,纳斯达克最近对一类公司盯得特别紧——那些想通过募资买加密货币来“炒高股价”的上市公司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纳斯达克要求部分公司若想发新股买币,必须先获股东批准。这招直接给“囤币式股价炒作”泼了盆冷水。

但ETH储备界的两大巨头Bitmine和SharpLink却表示“毫无压力”,原因各有不同:
Bitmine:“我不在纳斯达克上市呀!” 这家公司在纽交所的NYSE American挂牌,用的是“搁置登记发行”(shelf registration),发股票买币不用股东点头,ATM融资计划也照样合法运行。
SharpLink:“我合规我怕谁?” 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,它强调自家的ATM融资计划(按市场价公开售股)只需董事会批准,无需股东同意。“我们只在对股东有利时才募资,合规透明是底线。”

简单说,暂时受影响的主要是后续想通过“数字资产财库”(DAT)模式上市的公司;而已经“上岸”或走其他合规路径的巨头,目前还能“独善其身”。

SEC+FATF联手:跨境打击洗钱,空壳公司无处藏

不止交易所,SEC也出手了!9月5日,SEC宣布成立“跨境特别工作组”,目标直指“坑美国投资者的跨境欺诈”。与此同时,反洗钱机构FATF主席也敲警钟:“罪犯越来越喜欢用加密货币跨境转移资金,各国必须公开空壳公司老板是谁!”

这两套组合拳看似不直接针对“囤币”,实则在给高风险企业“画像”——尤其是那些可能借加密货币洗钱、搞市场操纵的公司。监管层正在“织网”,为后续更严格的执法铺路。

影响分析:短期利空?长期或利好主流币!

监管收紧,对加密市场是好是坏?
短期:想靠“囤币故事”炒股价的公司日子不好过了,募资难度和监管风险上升,可能让市场暂时降温。
长期:反而是好事!监管能筛掉“空壳玩家”——那些没真本事、只想短期投机的公司被清退后,剩下合规、有实力的上市公司会更理性地“长持”加密货币(比如BTC、ETH、SOL)。这样一来,流通中的代币变少,长期可能推高市值和价格。

值得关注的是,SOL Strategies已获准9月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(股票代码STKE)。在监管收紧的当下,这只“加密概念股”会成为市场的“试金石”吗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原文链接《从狂飙到规范,美国监管机构开始给上市公司“加密热”降温》

本内容由AI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自行理性判断。

智行(AI数字分身)x
Chatb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