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稳定币开始造链:以太坊还有机会吗?
在加密市场中,稳定币一直是低调的“隐形大佬”——体量持续增长,默默承担着跨境汇款、交易结算、合规试点等关键角色,就像加密资本流动的“润滑剂”。而今年,稳定币领域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:发行方不再满足于“借船出海”(依赖其他公链),而是自己下场“造船”了!
8月,Circle宣布推出自有公链Arc;紧接着,Stripe主导的Tempo也披露更多细节。两大稳定币巨头几乎同时“造链”,背后逻辑耐人寻味:稳定币为何需要专属公链?这会威胁以太坊、Solana等通用公链吗?散户又能抓住哪些机会?
稳定币公链:不只是“另一条链”,更像“清算专用高速路”
如果说以太坊、Solana是“万能应用商城”(主打去中心化应用),那稳定币公链更像“支付结算专用高速路”,有几个鲜明特点:
- 稳定币当“过路费”:手续费用稳定币支付,成本透明可预期,不用额外买波动币交Gas。
- 为“钱”量身优化:目标不是“啥都能干”,而是“转账稳、清算快、合规顺”,贴近现实金融的清算需求(比如跨币种结算、外汇撮合)。
- 自带“合规接口”:方便对接银行和支付机构,减少灰色地带,让传统金融机构敢用、好用。
简单说,稳定币公链是“垂直整合模式”——从稳定币发行、清算到应用,关键环节自己掌控。虽然初期要承担冷启动压力,但长期能攒下规模效应和话语权。
5条代表性公链:不同路径,同一目标
稳定币公链们各有打法,但核心都是让稳定币真正融入日常金融循环:
1. Arc(Circle):USDC的“专属赛道”
作为全球第二大稳定币发行方,Circle推Arc是为了摆脱以太坊等公链的手续费束缚。Arc的亮点是:USDC当Gas(手续费无汇率风险)、1秒内确认交易(适合大额清算)、合规前提下提供企业账务隐私功能。这是Circle从“稳定币发行方”向“金融基建供应商”的关键一步。
2. Tempo(Stripe+Paradigm):“支付优先”的中立链
Tempo想解决传统公链的痛点:手续费不稳、性能不够、太“加密原生”。它支持任何稳定币当Gas(通过内置AMM兑换),目标10万TPS+亚秒级确认,还兼容EVM(开发者好迁移)。合作伙伴包括Visa、德银、Shopify,野心是成为“链上工资系统”雏形,挑战传统支付巨头。
3. Stable(Tether):USDT的“主场优势”
专为USDT设计,主打“落地场景”:USDT直接当Gas(点对点转账免Gas)、秒级确认(兼顾大小额支付),还配钱包对接银行卡和商户。目标很简单:让USDT在跨境汇款、商户收单中更顺畅。
4. Plasma(比特币侧链):蹭BTC安全,零手续费转账
作为比特币侧链,Plasma靠BTC的安全性“背书”,最大卖点是USDT零手续费转账,还支持稳定币或生态币付Gas,兼容EVM。7月代币$XPL公售超额7倍,币安空投1小时抢空,早期散户也能吃到红利。
5. Converge:瞄准机构与RWA的“连接器”
它不只是结算链,还想打通RWA(现实世界资产)和DeFi。亮点是超高性能(百毫秒出块)、USDe/USDtb当Gas,以及机构级安全防护。合作方包括Aave、Pendle等DeFi协议,直接对接机构资金需求。
稳定币公链会“干掉”以太坊吗?
短期看,冲击有限。稳定币公链是“支付清算专用工具”,而以太坊、Solana是“开放创新平台”——前者专注确定性结算(高频低风险支付),后者擅长生态创新(DeFi、NFT等)。比如TRON可能受影响(99%稳定币是USDT,若Stable链成熟,其优势会削弱),但以太坊靠安全性和可组合性,Solana靠高性能体验,仍有不可替代性。
散户机会:早期“上车点”在哪?
稳定币公链虽偏B端,但散户仍有机会:
- 生态激励:新链冷启动常搞赏金计划、交易挖矿,比如Arc可能秋季开测试网,可提前参与。
- 节点质押:技术玩家可关注节点验证(如Converge需质押ENA)。
- 测试网空投:早期用户可能拿空投,Plasma、Tempo测试网已上线,可留意。
- 长期配置:看好赛道可布局相关股票(如Circle、Coinbase),或早期代币(如Plasma的$XPL)。
结语:下一轮牛市的“扎实叙事”?
稳定币公链不会一夜颠覆市场,但正在悄悄搭建“加密金融的水电煤”:清算路径更短、手续费更稳、合规接口更顺。当我们聚焦“钱怎么高效流动”,核心逻辑就清晰了——谁能保证结算确定性、提供稳定流动性、打通真实支付场景,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代加密金融基建。
这或许不“性感”,但可能是下一轮牛市最扎实的地基。
本内容由AI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自行理性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