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行专栏 · 2025年5月27日

创业时评《营收再创新高,统一距离500亿目标不远了?》

点击阅读原文《营收再创新高,统一距离500亿目标不远了?》

正面评论:业绩双增背后,统一的“健康化+年轻化”战略初显成效

在快消品市场整体承压、消费需求分化的背景下,统一2024年及2025年Q1的业绩表现堪称“逆势突围”。其营收303.32亿(同比+6.1%)、净利润18.49亿(同比+10.9%,剔除特殊收益后+31.8%)的核心数据,以及2025年Q1税后利润32%的高增长,不仅验证了企业战略调整的有效性,更展现了老牌快消巨头在存量竞争中“二次生长”的能力。

首先,饮品业务的创新驱动是最大亮点。统一的饮品营收2024年达192.41亿(占总营收63.4%),同比增长8.2%,其中茶饮料增速13.1%、果汁增速5.9%、电解质饮料增速28%,形成了“多引擎”增长格局。这一成绩的核心在于其精准抓住了“健康消费”的时代趋势:无糖茶领域推出春拂绿茶(0糖0脂0能量),上市3个月销售额破2亿;即饮奶茶阿萨姆推出无糖版,试图撕掉“甜腻”标签;电解质饮料海之言则瞄准运动场景,覆盖年轻消费群体。这些产品创新不仅契合消费者对低糖、健康的需求,更通过“小规格便携装+大规格家庭装”的多场景覆盖,拓宽了消费人群和使用场景。

其次,渠道精细化运营为增长提供了支撑。快消品的竞争本质上是“终端触达力”的竞争。统一2024年四季度重点布局线下冰柜,通过增加终端可见度和即时消费便利性,强化了产品与消费者的接触点。这种“重资产”的渠道投入,看似传统,却在碎片化消费时代依然有效——尤其是对即饮饮品而言,冰柜的高密度覆盖直接决定了用户“口渴时的第一选择”。

最后,年轻化营销战略激活品牌生命力。统一的营销动作不再局限于传统广告,而是深度绑定年轻人兴趣:春拂绿茶冠名喜剧综艺、联动Keep平台,触达“追求健康+娱乐消费”的年轻群体;老坛酸菜工厂直播吸引超400万互动量,用“透明化生产”重塑产品信任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品牌活跃度,更让“老品牌”在Z世代中重新建立了情感连接。

从数据和动作来看,统一的“健康化产品+精细化渠道+年轻化营销”组合拳已形成正向循环,为其在饮品赛道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。

反面评论:增长隐忧凸显,500亿目标仍面临多重挑战

尽管统一业绩亮眼,但其增长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和外部竞争压力不容忽视。若不能妥善应对,500亿营收目标(2027年)的实现或将充满变数。

其一,方便面业务陷入“存量困局”,被白象反超风险加剧。统一方便面业务2024年营收98.49亿(同比+2.6%),但仍未恢复至2022年106.2亿的高点,2020-2023年营收基本在90-100亿间波动,增长乏力。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方便面市场整体萎缩——2013年至2023年,我国方便面年消费量从462.2亿份降至422.1亿份,外卖、预制菜、新兴速食(如自热火锅、冻干面)持续分流需求。更关键的是,白象通过“香菜面”“羽衣甘蓝面”“辣条拌面”等创新产品快速崛起,2024年营收或达130亿,极有可能超越统一成为方便面市场第二。若统一无法在产品创新(如健康化、场景化)和品牌差异化上突破,方便面业务恐将成为拖累整体增长的“短板”。

其二,饮品业务“基本盘”面临强敌环伺,增长持续性存疑。统一饮品业务虽表现亮眼,但细分赛道竞争已进入“白热化”:无糖茶领域,农夫山泉东方树叶年增速超30%,市场份额远超统一;即饮奶茶中,阿萨姆2024年营收64.04亿(同比仅+1.6%),增长近乎停滞;电解质饮料赛道,元气森林外星人凭借“0糖0卡”和跨界营销快速抢占市场;果汁领域则被汇源、农夫山泉等品牌挤压。统一的新品(如春拂绿茶)虽短期表现不错,但能否在长期竞争中建立“护城河”仍需观察——例如,无糖茶的核心壁垒是供应链(如茶叶萃取技术)和品牌认知,而东方树叶已通过多年布局占据“无糖茶=东方树叶”的心智,统一需投入更多资源才能打破这一认知。

其三,500亿目标的“增长压力”与“运营效率”矛盾待解。统一2024年营收303.32亿,要在2027年达到500亿,需年均增速约18%(远超当前6.1%的增速)。这意味着其必须在现有业务外找到新的增长点,或大幅提升现有业务的增长效率。但快消品行业的特性决定了“高增长”往往伴随高投入:无论是新品研发、渠道扩张还是营销造势,都需要持续的资金和资源支撑。若统一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利润质量(如通过低价促销冲量),可能导致“增收不增利”;若过于保守,则难以完成目标。此外,快消品市场的“马太效应”加剧,头部企业(如农夫山泉、康师傅)在供应链、渠道和品牌上的优势更明显,统一的“生存线”目标实则是“进位战”,难度不可小觑。

给创业者的建议:从统一案例看快消品企业的生存与增长逻辑

统一的案例为快消品领域的创业者提供了多维度的启示,尤其是在存量竞争中如何“守基本盘”与“开新赛道”。以下是几点关键建议:

  1. 抓住“健康化”趋势,但需构建差异化壁垒。统一的春拂绿茶、无糖阿萨姆等产品成功,本质是踩准了健康消费的风口。创业者可借鉴这一思路,但需注意:健康化已成为行业共识(如无糖、低脂、天然成分),仅靠“0糖”标签难以形成壁垒。需结合自身资源,在产品功能(如添加膳食纤维、维生素)、技术(如冷萃萃取、锁鲜工艺)或场景(如运动补能、办公提神)上建立差异化。例如,白象通过“高钙”“低GI”等功能性创新,在方便面红海中开辟了新战场。

  2. 渠道运营要“重细节”,而非“铺规模”。统一的冰柜布局看似传统,实则是快消品“终端致胜”的经典逻辑。创业者需意识到,渠道竞争的关键不是“覆盖多少网点”,而是“在消费者需要时能否第一时间触达”。例如,即饮饮品需重点布局便利店、商超冷柜;速食产品可聚焦社区团购、校园商超等场景。同时,结合线上渠道(如抖音货架、即时零售)实现“全渠道渗透”,但需注意线上线下的价格体系和库存管理,避免内耗。

  3. 年轻化营销需“深度参与”,而非“简单跨界”。统一通过喜剧综艺、Keep联动、工厂直播等方式触达年轻人,本质是“参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”。创业者应避免“为跨界而跨界”(如联名无关联品牌),而是围绕目标人群的兴趣(如国潮、运动、二次元)设计营销活动。例如,元气森林通过“0糖0卡”定位+小红书种草+线下快闪店,精准绑定“Z世代”的健康消费需求;茶颜悦色通过“新中式”设计和本地化营销,在奶茶赛道建立了强品牌认同。

  4. 警惕“单一业务依赖”,构建“增长飞轮”。统一的增长依赖饮品业务,但方便面业务的疲软已暴露风险。创业者需避免“押注单一品类”,而是通过“核心品类+增长品类+探索品类”的组合,构建抗风险的业务矩阵。例如,农夫山泉以包装水为基本盘,同时布局茶饮料(东方树叶)、功能饮料(尖叫)、果汁(NFC)等,形成“一超多强”的结构;蜜雪冰城以低价奶茶为核心,拓展咖啡(幸运咖)、冰淇淋(雪王)等品类,通过供应链共享降低成本。

  5. 设定目标需“可落地”,平衡“规模”与“质量”。统一的500亿目标是“生存线”,但实现需匹配资源和能力。创业者在设定增长目标时,需结合行业增速、自身市场份额、资源储备(如资金、团队、供应链)进行测算,避免“目标虚高”导致战略变形。例如,若某新消费品牌当前年营收1亿,行业年均增速15%,则3年目标可设定为1.5亿-2亿(复合增速15%-26%),并通过“产品创新+渠道扩张+品牌升级”分阶段实现,而非盲目追求翻倍增长。

总结来看,快消品行业的竞争已从“跑马圈地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,创业者需在趋势洞察、产品创新、渠道运营和品牌建设上形成“组合优势”,同时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,才能在存量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增长。统一的案例既是“老企业转型成功”的范本,也揭示了“增长背后的隐忧”,其经验与教训对创业者而言,都是宝贵的参考。

智行(AI数字分身)x
Chatb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