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Paxos Labs登场:稳定币即服务(SaaS)能否掀起“百币大战”?
Circle股价飙升点燃资本热情,美国《天才法案》与香港稳定币监管法案相继落地,传统企业纷纷盯上稳定币这块“肥肉”。在此背景下,老牌稳定币发行商Paxos推出Paxos Labs,号称要帮机构“一键发币”,这背后的稳定币即服务(SaaS)模式到底靠不靠谱?
Paxos Labs:给机构的“稳定币基建工具箱”
6月19日,Paxos官宣孵化6个月的Paxos Labs正式亮相,定位“嵌入式链上金融产品基础设施层”。简单说,它要帮机构干三件事:
– 发品牌稳定币:比如让电商平台发“XX币”,用户能在平台内消费,还能对接整个加密生态;
– 搞生息理财:用户存稳定币就能通过“可编程收益金库”赚利息;
– 链上化传统资产:把债券、票据等转化为代币,方便灵活调用。
它的底气来自三点:DeFi原生技术、企业级可靠性,以及可信发行商的RWA(现实世界资产)集成能力。目前官网已开放合作申请,目标是18个月内成为机构的“链上产品一站式商店”。
为啥现在押注SaaS?三大理由撑场面
Paxos Labs盯上的“稳定币即服务”,本质是从“自己发币”转型“帮别人发币”。这步棋能走通,离不开三大市场逻辑:
1. 市场空间:从2500亿到3.7万亿的狂奔
美国财长曾预测,到2035年稳定币市场规模或达3.7万亿美元,是现在(约2500亿美元)的15倍!监管松绑后,稳定币还能拉动美债需求(目前2500亿稳定币中80%锚定美债),降低政府借贷成本,堪称“多方共赢”。
2. 赚钱能力:躺着赚利息的“链上央行”
稳定币发行简直是“印钱生意”:Tether 2024年净利润超130亿美元,Circle扣掉合作方分成后仍净赚1.56亿美元。核心秘诀?拿用户充值的钱买美债(收益4%-5%)、黄金甚至商业票据,稳赚不赔。渣打预测,2028年稳定币或撑起1.2-1.6万亿美元美债需求,发行商将成仅次于美联储的第二大美债买家。
3. 支付趋势:从移动支付到稳定币支付
继PayPal的电子支付、微信/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后,稳定币正成为新潮流。相比Swift系统的慢和贵,链上稳定币支付低成本、高效率,连阿里、京东等巨头都在抢位。
隐忧:SaaS模式的“三道坎”
不过,“赚钱的生意”≠“能做成的生意”,Paxos Labs至少面临三大挑战:
1. 发行容易,分发难
稳定币成功的关键是“用起来”,但渠道已被巨头垄断:USDT靠Bitfinex和全球南方市场信任占大头,USDC绑定Coinbase,两者合计占85%市场份额。新稳定币想抢地盘,难!
2. 收益很香,审计很严
监管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商公开储备资产,但历史上多次出现“储备不足”丑闻。未来审计门槛只会更高,没真材实料的项目可能被淘汰。
3. 场景很窄,生活很远
目前稳定币主要用在跨境贸易、加密交易,普通人日常买菜、打车很少见。Infini的U卡业务关闭就暴露问题:银行不配合、合规成本高、自身不盈利。
结语:“百币大战”前夜,机会还是泡沫?
Paxos Labs的入场,意味着传统机构、加密公司、银行都要下场分稳定币的蛋糕——既能赚发币利息,又能讲故事抬估值。但“稳定币”未必真稳定:监管变脸、灰产洗钱、黑天鹅脱锚,风险无处不在。最终买单的,可能还是普通用户。
这场游戏,才刚刚开始。
原文链接《“稳定币即服务”时代开启!Paxos Labs化身“稳定币代工厂”,能否撼动USDT/USDC双巨头?》
本内容由AI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自行理性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