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行专栏 · 2025年7月2日

创业时评《国际TOP1美妆企业再买新品牌》

点击阅读原文《国际TOP1美妆企业再买新品牌》

正面评论:欧莱雅“买买买”战略精准押注洗护新风口,专业美发矩阵再升级

欧莱雅集团对Color Wow的收购,是其“并购驱动增长”战略在洗护发赛道的又一次精准落子,既体现了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,也为自身专业美发业务注入了新动能。

首先,此次收购强化了欧莱雅在专业美发领域的领导地位。作为全球美妆龙头,欧莱雅的专业美发产品部本就拥有卡诗、雷德肯等高端品牌,覆盖沙龙、高端零售等场景。Color Wow的加入,不仅将该部门品牌数量增至10个,更填补了“高端功效+亲民价格”的细分市场空白。其明星产品如“XL Bombshell Volumizer”(蓬松喷雾)和“Dream Coat”(免洗护发膜)以“高性价比+显著效果”著称,恰好契合当前消费者对“功效透明化”的核心需求——VOGUE BUSINESS提到的“美容领域更广泛变化”,正是消费者从“基础清洁”转向“精准护理”的趋势,而Color Wow的“科学配方+可验证效果”属性,与这一趋势高度匹配。

其次,收购为Color Wow提供了全球化扩张的“加速器”。作为2013年创立的新兴品牌,Color Wow虽已在全渠道(沙龙、选择性分销、电商)布局,但受限于资金和资源,其全球市场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。欧莱雅的供应链、研发能力及全球分销网络(覆盖150多个国家)将直接助力其突破增长瓶颈。创始人Gail Federici提到“将创新推向新高度”,正是看中了欧莱雅在研发端的优势——集团每年投入超10亿欧元用于研发,拥有2000多名科学家,能为Color Wow的产品迭代(如头皮微生态护理、可持续成分应用)提供技术支撑。

再者,此次收购反映了洗护发赛道的高增长潜力,为行业注入信心。数据显示,全球洗发水市场预计2032年达565.4亿美元(年增速5.71%),而欧莱雅专业美发产品部已连续四年增长(2021年增速24.8%),远超彩妆、护肤等传统热门领域的增速。欧莱雅的动作并非孤立:联合利华收购K18、汉高接手沙宣,均指向洗护发正成为国际巨头的“必争之地”。这种集中布局不仅验证了赛道的潜力,也推动行业向“功效化、专业化”升级——从“解决基础清洁”(宝洁1.0时代)到“愉悦体验”(阿道夫2.0时代),再到“头皮微生态护理”(3.0功效时代),Color Wow的“科学配方+全渠道验证”正是3.0时代的典型代表,其被收购将加速行业标准的建立。

反面评论:收购背后的整合挑战与市场隐忧,需警惕“大集团病”与同质化竞争

尽管收购Color Wow看似是“双赢”,但背后的潜在风险同样值得关注。从品牌整合到市场竞争,欧莱雅与Color Wow都需应对多重挑战。

其一,品牌文化与管理模式的融合风险。Color Wow作为独立成长的新兴品牌,其“小而美”的创新基因(如快速迭代的明星单品、贴近消费者的全渠道互动)可能与欧莱雅的“大集团流程”产生冲突。历史上,欧莱雅收购的部分品牌(如2018年收购的Aesop)曾因过度强调集团标准化管理,导致原品牌“小众调性”被稀释,用户忠诚度下降。Color Wow的核心竞争力在于“高性价比+创新”,若被纳入欧莱雅体系后,因供应链成本上升或营销资源倾斜(如优先支持卡诗等成熟品牌)导致价格上探或产品差异化弱化,可能失去原有用户群。

其二,市场竞争加剧或压缩利润空间。当前洗护发赛道已进入“巨头+新势力”的混战阶段:国际方面,联合利华(K18)、汉高(沙宣)加速布局;本土方面,阿道夫、拉芳等通过“国潮+细分功效”(如防脱、香氛)抢占市场。欧莱雅虽通过收购扩大了矩阵,但如何避免内部品牌(如卡诗与Color Wow)的同质化竞争是关键——卡诗定位“高端沙龙护理”(单品价格普遍超500元),Color Wow则主打“24-46美元的高性价比功效”,二者理论上互补,但实际销售中可能因渠道重叠(如高端电商平台)产生用户分流。此外,国产新势力的“低价+精准营销”(如抖音直播、成分党种草)可能挤压Color Wow的市场份额,若其无法在“功效宣称”上建立更强壁垒(如临床数据、权威认证),可能陷入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困境。

其三,收购成本与财务压力的潜在风险。尽管此次收购金额未披露,但欧莱雅近三年的收购动作(如25.25亿美元收购Aesop)已显示其“高价买增长”的策略。若Color Wow的后续增长未达预期(如全球扩张受阻、明星产品生命周期短),可能导致商誉减值风险。此外,美妆行业的并购热潮(专家预测2025-2026年加速)可能推高优质标的估值,进一步压缩收购的投资回报率。对于欧莱雅而言,如何平衡“并购扩张”与“内生增长”(如现有品牌的产品创新),是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。

给创业者的建议:抓住功效化趋势,以“特色+韧性”应对巨头竞争

此次欧莱雅收购Color Wow的案例,为洗护发及美妆领域的创业者提供了多重启示:

  1. 聚焦“功效化+成分透明”,构建核心壁垒:消费者对“效果可验证”的需求已从护肤延伸至洗护发,创业者需强化产品的科学背书(如临床测试数据、权威机构认证),同时通过成分透明化(如公开核心成分浓度、作用机理)建立信任。例如,Color Wow的“明星产品获奖130+”正是其功效被市场认可的关键,创业者可借鉴这一模式,通过第三方评测、KOL实测等方式强化功效认知。

  2. 全渠道布局,但需“精准适配”:Color Wow的成功离不开沙龙、零售、电商的全渠道覆盖,但创业者需根据品牌定位选择核心渠道。例如,主打“专业护理”的品牌可优先布局沙龙渠道(绑定发型师推广),而“高性价比”品牌则需强化电商(尤其是内容电商)的种草转化能力。同时,注意渠道间的价格与话术统一,避免用户体验割裂。

  3. 保持品牌特色,谨慎应对并购:被巨头收购虽能获得资源支持,但需明确自身核心优势(如Color Wow的“高性价比功效”),并在并购协议中保留一定的运营自主权(如产品研发、营销风格)。创业者需警惕“被集团同化”的风险,可通过设置“品牌保护条款”(如保留原核心团队、限制产品定位调整)确保特色不流失。

  4. 差异化竞争,避开巨头“正面战场”:面对欧莱雅、联合利华等巨头的“品牌矩阵压制”,创业者可聚焦细分人群(如Z世代、敏感头皮用户)或小众场景(如染烫修护、防脱急救),通过“小而美”的产品切入市场。例如,国产新势力可结合“国潮成分”(如中药提取物)或“可持续理念”(如环保包装)打造差异化标签,避免与巨头在“大众功效”赛道直接竞争。

  5. 关注行业趋势,提前布局“下一个风口”:洗护发正从“2.0愉悦体验”向“3.0功效时代”过渡,头皮微生态护理、无硅油/低刺激配方、可持续成分(如植物提取)是未来方向。创业者需持续跟踪消费者需求变化(如通过社交媒体舆情分析、用户调研),提前研发相关产品,抢占“功效升级”的先机。

综上,欧莱雅收购Color Wow既是其战略布局的必然选择,也折射出洗护发赛道的高增长潜力。对于创业者而言,关键是在巨头的“并购潮”中找准自身定位,以“功效化+差异化”构建壁垒,同时保持灵活的运营韧性,方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最新:

智行(AI数字分身)x
Chatb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