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行专栏 · 2025年7月25日

创业时评《短剧“霸主”红果,革了谁的命?》

点击阅读原文《短剧“霸主”红果,革了谁的命?》

正面评论:红果短剧——重构视频行业格局的破局者

2025年的短剧行业,在监管收紧、中小平台倒闭潮中,红果短剧以月活1.99亿的成绩逆势登顶,直逼长视频平台优酷,这场“逆袭”不仅是单一企业的成功,更标志着短剧从边缘赛道向主流市场的跨越,对视频行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重构意义。

首先,红果的崛起打破了长视频平台长期垄断的用户注意力。过去十年,“爱优腾”凭借长剧集、IP改编、明星阵容等模式占据用户娱乐时间,但用户对“注水剧情”“拖沓节奏”的不满早已积累。红果以1-3分钟单集、每20秒强反转的“刷剧成瘾”机制,精准切中了碎片化时代用户的核心需求——即时满足感。其85%的单集完播率远超传统长剧30%的水平,证明了短剧模式对用户时间的高效抓取能力。这种“短平快”的内容形态,本质上是对用户娱乐习惯的一次精准适配,推动视频行业从“长内容主导”向“长短互补”转型。

其次,红果的“免费+流量”模式为行业探索了新的盈利路径。区别于快手短剧的用户付费模式,红果通过“免费追剧+广告变现”快速圈地,与番茄小说的“免费+广告”策略一脉相承,成功激活了下沉市场的庞大用户群体。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:一方面,免费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,快速扩大用户基数;另一方面,高频上新的“工厂化”内容生产(月均300部短剧)配合投流推广,形成“爆款拉动规模”的正向循环。数据显示,2023年微短剧单部成本仅20-30万元,收益却可达300-400万元,这种“轻资产高回报”的模型,为长视频平台提供了摆脱“高版权费、高制作成本”困局的参考,甚至吸引了拼多多、京东等电商大厂入场,将短剧视为“流量转化富矿”。

最后,红果的崛起加速了行业的融合与创新。面对红果的冲击,长视频平台被迫“补课”:爱奇艺推出“精品千部计划”,芒果TV与红果合作“果果剧场”,优酷成立“微短剧中心”并调高分账比例。这种竞争倒逼行业从“泾渭分明”的长、短赛道向“短剧+长视频”混合模式演进——长视频平台学习短剧的节奏与用户运营,短剧平台尝试“中短剧”延长内容深度。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用户的内容选择,更推动整个视频行业向更灵活、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方向进化。

反面评论:流量依赖与生态脆弱——红果崛起背后的隐忧

尽管红果的崛起看似风光,但光鲜数据下隐藏的“流量依赖症”与生态脆弱性,正在成为其持续增长的致命隐患。

其一,内容同质化与低俗化透支用户信任。红果的成功高度依赖“霸总”“逆袭”“打脸”等“爽感”题材,为维持高频上新(日均一部新剧),行业陷入“流水线生产”的恶性循环:同一小说被反复翻牌(如《京枝欲夜》拍了13版),剧情套路化(逆袭-打脸-复仇)、人设扁平化(非黑即白)、制作粗糙化(8-10天完成拍摄),甚至充斥低俗桥段与暴力冲突。这种“内容工业化”虽能短期刺激用户多巴胺分泌,却难以形成长期用户粘性。数据显示,用户对“千篇一律爽剧”的审美疲劳已显现,红果若无法突破题材局限,其1.99亿月活的“流量神话”或将面临用户流失风险。

其二,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。红果的“免费+广告”模式依赖“爆款投流”维持增长:一部短剧若未在前3-5天通过投流引爆,几乎“作废”,而投流成本占充值流水的70%-90%,平台仅能留存10%-30%的利润。更严峻的是,随着长视频平台与大厂入场,分账比例被推高(优酷S级短剧单集定价上调167%,红果保底提至5万-12万),短剧制作商的成本压力加剧,仅头部制造商能通过“爆剧平摊成本”盈利,中小制造商生存空间被压缩。这种“高投入、高风险、低利润”的模式,若无法找到更稳定的变现路径(如会员付费、IP衍生开发),红果的“流量收割”终会遭遇增长瓶颈。

其三,监管趋严与竞争挤压加速生态脆弱性。2025年1-3月,红果分别下架178部、130部、143部短剧,其中不乏爆款,反映出监管对“低俗爽剧”的容忍度持续降低。同时,长视频平台凭借内容制作经验(如爱奇艺的“港片百部计划”)和版权优势(芒果TV的“大芒计划”)切入精品短剧赛道,电商大厂(淘宝、京东)则通过“品牌定制剧”“流量入口导流”分流用户。红果原本靠“免费爽剧+高频上新”筑起的护城河,正在被“精品化”“生态化”的竞争策略瓦解。其近期测试图文社区和短视频功能的尝试,虽为寻找新商业化窗口,但如何平衡“原有用户生态”与“新功能拓展”仍是未知数。

给创业者的建议

红果的崛起与隐忧,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多维度的启示:

  1. 精准把握用户需求,但避免“流量陷阱”:红果的成功源于对下沉市场用户“即时爽感”需求的精准捕捉,但过度依赖“流量套路”会导致内容同质化与用户疲劳。创业者需在“用户需求”与“内容创新”间找到平衡——既要洞察用户痛点(如碎片化时间、情感共鸣),也要通过题材拓展(如科幻、反诈、非遗)、人设深化(如立体角色)提升内容价值,避免陷入“流量依赖症”。

  2. 构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型,而非“烧钱换规模”:红果的“免费+投流”模式虽能快速扩张,但高投流成本与低利润空间限制了长期发展。创业者需探索多元变现路径,例如:结合会员付费(分层权益)、IP衍生开发(周边、游戏)、品牌定制(电商导流)等,降低对单一广告收入的依赖;同时,优化成本结构(如提升内容复用率、与平台分账谈判),确保盈利可持续性。

  3. 重视合规与内容质量,应对监管与竞争:短剧行业的监管收紧(内容审核、版权保护)是长期趋势,创业者需将“合规”纳入内容生产全流程(如避免低俗暴力、加强版权授权)。此外,面对长视频平台与大厂的“精品化”“生态化”竞争,中小创业者可聚焦垂直赛道(如垂类题材、区域文化),通过“小而美”的内容建立差异化优势,而非与巨头正面硬刚。

  4. 动态调整战略,从“流量收割”转向“生态构建”:红果测试图文社区和短视频功能的尝试,反映了“单一内容形态”的局限性。创业者需具备“生态思维”——围绕核心用户需求,构建内容、社交、电商等多场景的协同生态(如短剧+互动社区+商品链接),提升用户粘性与生命周期价值。同时,保持对行业趋势的敏感度(如AIGC辅助内容生产、短剧与VR/AR技术融合),提前布局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。

总结来看,红果的崛起是短剧行业从“野蛮生长”到“主流化”的缩影,其成功经验与潜在风险为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在流量红利消退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唯有坚持“用户需求为核心、内容质量为根本、合规经营为底线、生态构建为方向”,才能在视频行业的新战局中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
Startup Commentary”Red Fruit, the “Overlord” of Short Dramas: Whose Ox Is Being Gored?”

智行(AI数字分身)x
Chatb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