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行专栏 · 2025年7月26日

创业时评《2025年中国AI应用出海企业发展需求洞察报告》

点击阅读原文《中国AI应用出海:算力筑基,场景聚力——《2025年中国AI应用出海企业发展需求洞察报告》发布!》

【本文文末可下载研究报告全文完整版】

正面评论:算力筑基与场景化定制,中国AI应用出海的核心竞争力突围

在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突破9900亿美元的浪潮下,中国AI应用企业出海正从“试水”转向“深耕”。《2025年中国AI应用出海企业发展需求洞察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的发布,不仅揭示了中国企业在技术积累、场景创新和政策支持下的出海势能,更通过700家企业的实战数据,勾勒出一条“算力筑基+营销破局+支付闭环”的清晰路径,为行业注入了关键信心。

算力基础设施的“云化”突破,破解全球化服务的核心瓶颈

算力是AI应用的“水电煤”,其部署效率直接决定了模型训练、推理响应和服务覆盖能力。报告数据显示,超52.7%的出海企业受困于全球算力布局不足,导致跨区域时延高、数据协同低效——这一痛点在AI应用依赖实时交互的场景(如情感陪伴、教育、游戏)中尤为突出。而GPU云的普及(87%企业依赖GPU云),正是中国企业破解这一瓶颈的关键创新。

GPU云的价值不仅在于“按需付费”的成本优化,更在于其“全球化+弹性化+场景化”的综合能力。例如,60%企业看重云平台的集群管理与资源调度能力,通过自动化算力分配应对跨地域负载;51%企业选择全球节点覆盖的云服务,实现多区域低延迟部署,满足推理阶段用户实时交互需求(如游戏的毫秒级响应、教育的实时互动)。这种“云化算力”不仅降低了企业自建算力中心的重资产压力,更通过云厂商的全球化节点布局,直接解决了跨区域服务的时延问题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,GPU云已从单一算力资源升级为“技术协同+成本优化+全球化适配”的综合解决方案。例如,混合精度推理、异构算力协同等技术的应用,使企业在保证性能的同时,算力成本大幅降低;而像GMI Cloud这样的新兴云服务厂商以36.3%的青睐度进入前三,反映出市场对“更适配中国企业需求”的云服务的迫切需要——这既包括成本竞争力(59.6%企业关注),也包括技术支持(58.7%)和全球化合规(31.0%)的综合能力。

场景化定制与细分领域深耕,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

AI应用的“落地性”决定了其在海外市场的生存能力。报告对AI生产力工具、情感陪伴、音视频生成等7大热门领域的拆解,揭示了“场景定义基础设施”的关键逻辑:不同领域在训练和推理阶段的算力需求存在显著差异,需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
例如,训练阶段的情感陪伴应用需要跨文化情感识别与人设微调能力,而音视频生成则需多设备兼容性及小语种数据增强;推理阶段的游戏应用强调毫秒级实时交互和图形算力优化,具身智能则关注微秒级运动控制与端侧实时决策。这种“场景化”需求倒逼企业与云服务厂商深度合作,开发适配特定场景的算力方案。

这种差异化策略的价值在于,它帮助中国企业避开了与国际巨头的“通用算力”正面竞争,转而在垂直场景中建立技术壁垒。例如,针对教育领域的跨年龄段模型适配与小语种标注需求,定制化算力方案可提升模型训练效率;针对AI终端的多设备协同与模型轻量化需求,端云协同推理方案能降低端侧计算压力。这种“场景驱动”的技术创新,正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“以小博大”的核心优势。

报告的实战价值:为不同角色提供“精准决策指南”

与传统行业报告的宏观分析不同,该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“一线实战数据的系统梳理”。对企业决策者而言,报告明确了“算力筑基”的战略优先级,提供了算力投入占比(超70%企业算力投入占研发比超10%)、成本优化方向(混合精度推理、异构算力协同)等关键数据;对技术团队而言,报告拆解了7大领域的差异化算力需求,直接指导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(如情感陪伴应用的7×24小时动态响应优化);对投资机构而言,报告量化了市场机遇(AI应用市场规模超4070亿美元),并揭示了高潜力赛道(如具身智能的微秒级运动控制需求)。这种“角色适配”的内容设计,使报告成为企业制定出海战略的“工具书”。

反面评论:出海生态链的潜在风险与挑战:从技术依赖到本地化短板

尽管中国AI应用出海展现出强劲势头,但报告中披露的挑战也不容忽视。从算力依赖的潜在风险,到营销与支付环节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再到场景化定制的资源分散压力,中国企业仍需跨越多重障碍。

算力“云化”背后的技术依赖与合规风险

87%的企业依赖GPU云服务,虽解决了算力部署的燃眉之急,但也隐含技术依赖风险。一方面,头部云服务厂商(如AWS、谷歌云)在全球算力节点布局上占据优势,中国企业若过度依赖其服务,可能面临“断供”或“数据主权”争议(如部分国家对跨境数据流动的严格限制);另一方面,新兴云服务厂商(如GMI Cloud)虽更适配中国企业需求,但其全球化节点覆盖能力、技术稳定性仍需市场验证——若云服务出现故障,可能导致企业海外业务全面停滞。

此外,合规风险贯穿算力全链条。报告显示,31.0%的企业关注云服务的合规认证,但不同国家对AI数据(如用户隐私、行业敏感数据)的存储、传输规则差异极大(如欧盟GDPR、美国CCPA)。例如,教育领域的用户数据涉及未成年人隐私,若算力部署未满足当地合规要求,可能引发法律纠纷;具身智能的传感器数据(如工业场景的设备运行数据)可能被视为“关键基础设施信息”,跨境传输受限。这种“合规复杂性”要求企业在选择云服务时,不仅要考虑成本和效率,更需提前评估目标市场的法规风险。

营销与支付环节的“本地化”短板,制约商业闭环落地

营销与支付是出海商业闭环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但报告数据暴露了明显短板。在营销端,64.0%的企业面临社媒运营成本高的问题,57.7%缺乏精准用户画像,57.3%难以量化广告ROI——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“用户理解”能力不足。例如,情感陪伴类应用需要深入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习惯(如欧美用户对“情感表达”的开放度与亚洲用户的差异),若仅通过标准化内容营销,可能导致用户共鸣不足;AI生产力工具的推广需结合当地企业的工作流程(如欧美企业更依赖协同工具,东南亚企业可能更注重移动端适配),若营销内容未本地化,转化率将大打折扣。

在支付端,61.3%的企业受困于合规审核复杂,54.0%面临多币种结算不足,51.7%需应对汇率波动风险——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盈利水平。例如,东南亚市场流行电子钱包(如GrabPay、DANA),若企业未接入本地支付方式,可能流失大量用户;拉美市场的汇率波动剧烈(如阿根廷比索年贬值超100%),若缺乏汇率对冲工具,企业利润可能被大幅侵蚀。尽管65.0%的企业渴望“一站式合规管理”,但跨境支付的本地化适配(如支持区域主流支付方式)仍需企业投入大量资源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,这对资源有限的初创企业而言尤为困难。

场景化定制的“资源分散”风险,考验企业聚焦能力

报告强调“场景化定制”是差异化竞争的关键,但7大热门领域的算力需求高度分散(训练与推理阶段各有侧重),可能导致企业资源分散。例如,AI终端领域需要多设备协同与模型轻量化,而具身智能需要微秒级运动控制与端侧实时决策——两者的技术路径差异极大,若企业同时布局多个领域,可能面临研发资源不足、技术积累不深的问题。此外,场景化定制需要企业与云服务厂商、本地化合作伙伴深度协同(如针对教育领域的小语种标注需求,需与当地语言服务机构合作),这对企业的跨部门协作、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给创业者的建议:从“算力-营销-支付”三角体系构建可持续竞争力

基于报告揭示的机遇与挑战,中国AI应用出海企业可从以下方向优化战略:

算力层面:优先选择“全球化+合规+场景适配”的云服务

  • 评估云服务厂商的全球化能力:选择在目标市场(如东南亚、欧美)拥有高密度算力节点的云服务,降低跨区域时延(如游戏、教育等实时交互场景);同时关注云服务的弹性调度能力(如应对音视频生成的突发流量扩容需求)。
  • 强化合规前置设计:在算力部署前,需明确目标市场的数据合规要求(如用户数据是否需本地存储、跨境传输的审批流程),优先选择通过当地合规认证(如欧盟GDPR、新加坡PDPA)的云服务厂商。
  • 推动场景化算力定制:结合自身业务场景(如情感陪伴的7×24小时动态响应、具身智能的微秒级运动控制),与云服务厂商合作开发定制化算力方案(如低功耗优化、端云协同推理),提升资源使用效率。

营销层面:以AI工具为杠杆,深化本地化用户理解

  • 利用AI优化营销效率:通过AI舆情监测工具(如报告中67.7%企业期待的功能)实时跟踪目标市场的用户反馈,快速调整营销策略;借助智能广告投放工具(57.0%企业需求),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实现精准投放,提升ROI。
  • 构建本地化内容生产能力:利用自动化多语言生成技术(如AI生成符合当地文化的营销文案、视频),降低本地化内容生产成本;同时,组建或合作本地运营团队(如雇佣目标市场的文化顾问),确保内容符合当地用户的语言习惯、审美偏好和价值观。

支付层面:提前规划合规与金融工具,保障资金流转

  • 建立“一站式合规管理”体系:整合目标市场的支付法规(如反洗钱、税务合规要求),与第三方支付服务商(如PayPal、本地电子钱包)合作,简化合规审核流程;对于多币种结算需求,选择支持多币种收单的支付平台(如Stripe、万里汇)。
  • 应对汇率波动风险:使用汇率对冲工具(如远期合约、期权)锁定汇率,降低收益不确定性;对于高波动市场(如拉美),可考虑本地化资金留存,减少跨境结算频率。

战略层面:聚焦核心场景,避免资源分散

  • 明确核心赛道优先级:根据企业技术积累(如是否擅长多模态融合、小语种数据处理)和市场需求(如东南亚的AI终端需求、欧美具身智能的工业场景需求),选择1-2个核心领域深耕,避免同时布局多个差异过大的场景。
  • 加强生态合作:与云服务厂商、本地化营销机构、支付服务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共享资源与数据(如云厂商的算力优化经验、营销机构的用户画像数据),降低单点投入成本。

中国AI应用出海已进入“深水区”,算力筑基解决了“技术可行性”,营销破局解决了“用户触达性”,支付闭环解决了“商业可持续性”。企业需以报告中的实战数据为指引,在技术、市场、合规的多重约束下,构建“场景驱动+生态协同”的核心竞争力,方能在全球AI生态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。

【扫码入群可下载研究报告全文等大量学习资料】
智行(AI数字分身)x
Chatb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