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深入剖析贾跃亭进军RWA:老演员背后的新导演是谁?
他曾靠PPT融资造车,如今又想用预订单融资“造币”。贾跃亭,正在将“信仰经济”打包进RWA(Real World Asset,现实世界资产)的新剧本。
从“造车梦”到“链上梦”:贾跃亭的剧本再翻页
7月17日,贾跃亭还在洛杉矶屋顶停车场畅谈FF新款电车FX Super One;5天后,FF便闪电宣布与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平台HabitTrade达成战略合作,抛出“EAI出行+Web3+区块链+加密+稳定币”的复杂概念,扬言要打造打通“Web2&Web3”“链上&链下”“现实&虚拟”的“价值融合生态”。车还未量产,Web3的戏码已抢先开演——不愧是PPT创业界的“祖师爷”。
RWA不是想做就能做:FF拿什么“上链”?
RWA的核心是“将链下有价资产搬到链上流通”,前提是资产需具备法律权属和明确收益路径(如房产、债权、黄金等)。但FF的“资产”似乎有些特别:
– 汉福德工厂多年未达产,甚至被质疑水电网都没通;
– FF 91交付量寥寥,单车亏损惊人;
– 概念车年年发布、年年跳票,官推已不敢写交付时间。
真正能“上链”的,或许只有那1万多份预订单。这些订单虽未交付、不算法律意义上的应收账款(无法入账),但可包装成“未来现金流预期”——一种“或有资产”。简单说,贾跃亭的逻辑可能是:将预订单打包成“未来收益权资产池”,由RWA Group设计代币产品,通过HabitTrade平台发售。本质上,这仍是“用卖车承诺融资造车钱”的闭环,只不过换了Web3的包装。
幕后导演是谁?HabitTrade与RWA Group的算盘
这场RWA戏码的“剧本”是预订单,而HabitTrade和RWA Group才是“导演”和“舞美总监”:
– HabitTrade:注册于开曼的“稳定币穿梭巴士”,擅长用USDT打通美股、港股与加密资产的链上链下通道。曾帮优品车做过“股权+代币”融资,套路与FF预订单代币化如出一辙——用稳定币吸引加密投机者。
– RWA Group:前身为2021年NFT牛市中的NFT China,如今转型“RWA代币化专家”,擅长资产包装、结构设计和合规处理。它不需要FF真能造车,只需一个“未来现金流模型”,就能完成代币发行、链上挂钩等操作。
这场合作并非FF的“链上乱舞”,而是一场“精算设计”的金融叙事——底色是结构套利,而非造车理想。
FF的RWA实验:自救?狂欢?还是踩雷?
从三个角度拆解其可行性:
1. 短期投机:叙事带动情绪
只要预订单真实且有支付记录,RWA Group就能打包成“未来现金流资产池”并发行代币,HabitTrade则提供稳定币交易通道,配合“上市公司+预订单+空投预期”三板斧,足以激活短期市场情绪。
底层资产存疑:这是“情绪众筹”,而非RWA
预订单本质是“无法律保护的承诺书”,投资者买的不是现金流,而是贾跃亭的信用、FF的造车能力,以及“下周交付”的集体想象。这不是“现实资产上链”,而是“信仰代币化”。监管风险:在SEC眼皮底下走钢索
FF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,正因财务问题接受SEC调查。若将预订单代币化面向美国公民募资,可能触碰“未注册证券发行”红线。这不是边缘创新,而是在监管雷区边缘试探。
结语:老剧本,新舞台
短期看,这场RWA实验可能靠“FOMO情绪”跑通投机逻辑;中期可能因底层资产虚浮或监管介入而踩雷;长期则取决于FF能否真正量产造车。
说到底,这仍是贾跃亭熟悉的剧本——用“未来承诺”换当下融资,只是舞台从PPT换成了Web3。他或许能赢得短期流量与信徒,但RWA若沦为“叙事包装机”,最终只会偏离“连接现实资产”的初心。
本内容由AI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自行理性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