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专访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:稳定币无炒卖空间,需发掘新市场新场景——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生效开启全球监管先河
8月1日,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正式生效,标志着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落地。作为参与立法全过程的立法会议员(科技创新界)及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委员会会议主席,邱达根在接受专访时指出,这是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、构建新一代金融科技系统的关键一步,背后体现了特区政府着眼未来的金融顶层设计。
监管核心:法币稳定币≠“炒作标的”,100%储备金筑牢安全底线
邱达根强调,《条例》规范的“稳定币”特指法币稳定币,其核心特征是必须100%以高流动性货币类资产作为储备金,“目前主要功能是国际支付,没有任何炒卖机会”。他特别提醒,市场需纠正对稳定币的误解:该类资产并非用于投机,而是通过监管规范资金运作,增强市场信心——这也是香港在部分国家/地区尚未建立同类框架时,推出“实在方案”的初衷。
市场初期:参与者或有限,半年至一年或迎使用率提升
对于条例生效后的市场反应,邱达根预测“初期参与者可能不多”,这实为“市场测试与磨合阶段”。他指出,香港发行的稳定币具备全球通行基础,但需发行商主动推动应用。随着国际支付需求增长,预计未来半年至一年内,稳定币的使用率和实际效用有望显著提升。
全球视野:借鉴多国经验,与国际监管标准“求同”促互通
立法进程中,香港广泛参考了美国、欧盟(MiCA)、新加坡(PSA)等国际经验,最终形成的监管方案与美国稳定币法案标准接近。邱达根认为,这种“标准互通”将利于稳定币的跨境使用。他同时提到,尽管香港并非最早推进稳定币监管的地区,但其方案“注重回应市场需求”,后续将根据实践不断完善。
未来方向:聚焦区块链转型,开拓稳定币新场景
谈及立法背后的战略考量,邱达根表示,区块链因高效处理高频交易、解决传统支付成本高、时效慢等痛点,已成为未来金融系统转型的重要方向。稳定币作为区块链生态的核心应用,在国际支付中展现出“更快、手续费更低、安全性持续提升”的优势——短短数年间,全球稳定币交易额已超越Visa、Master等传统支付巨头。
他强调,香港发展稳定币“既前瞻布局又稳步推进”,未来将聚焦“发掘新市场和新场景”,而非争夺现有市场份额。“区块链金融需要匹配实际应用,稳定币的潜力远不止于此。”
原文链接《专访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:稳定币没有炒卖机会,应发掘更多新市场和新场景》
本内容由AI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自行理性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