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通专栏 · 2025年8月6日

链上探索《从链上央行到流量分销,Meta不灭的稳定币野望》

从“链上央行”到流量“分销商”:Meta从未熄灭的稳定币野心

Meta(曾用名Facebook)搞稳定币,从来都不是为了给Web3添砖加瓦。

一、Libra的“央行梦”:一场惊动监管的全球实验

2019年,Libra横空出世。这份白皮书字里行间都透着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”的影子——总部设在瑞士,锚定一篮子法币,搭起整套治理架构和储备模型,活脱脱一个科技巨头主导的“数字美元替代品”计划。

但梦碎得很快。白皮书发布仅3天,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就敲响警钟,直指其“绕开主权”的金融野心。随后三年,扎克伯格四次被传唤作证;Libra从多币种锚定缩水成单一美元挂钩,“普惠金融”等敏感词被删除;合作银行四处碰壁,最终才牵手Silvergate;白皮书从1.0改到2.0,一步步向现实妥协。

2022年1月,Diem(Libra的继任者)资产以2亿美元卖给Silvergate,项目宣告死亡。Libra成了“野心太大”的代名词,也给所有美国科技公司划下红线:公开谈发稳定币?想都别想。

二、换剧本重来:这次不发币,只“分销”流量

2025年初,一个关键人物回归——Ginger Baker被任命为Meta支付产品副总裁。这位在Ripple、Plaid、Square摸爬滚打多年的合规老兵,2016年就主导过Facebook支付系统搭建,甚至早于Libra公开时就参与过链上支付原型开发。她的回归,被业内视作Meta重返稳定币赛道的明确信号。

这一次,Meta学乖了:不碰货币发行,专攻支付场景。据《财富》报道,它正接触加密基建公司,计划让稳定币(比如USDC、USDT)接入Facebook和WhatsApp,用于内容创作者的收入结算。

Meta不碰储备和清算,只负责“调度付款路径”,却牢牢攥住三个核心入口:谁能收款、钱从哪来、账怎么结。简单说,它想当稳定币的“流量分销商”。

三、监管又来了:控制通路=系统性风险?

今年6月,美国两位参议员联名质询扎克伯格:Meta是不是想借合作名义,偷偷建“私有货币网络”?信里点出要害:就算不发币,只要控制账户和清算通路,系统性风险照样存在。

这不难理解。当年Diem想靠发币赚“铸币税”和跨境清算费,被《GENIUS法案》堵死——该法案禁止大平台直接发稳定币,还专门加了“Libra条款”,要求非银行发币方必须成立类似Circle的独立实体,过反垄断审查和财政部审批。

现在Meta换了思路:用USDC当现成的美元结算模块,嵌入自家账户体系,把清算丢给第三方,自己赚“流量分润”。就像Coinbase靠流量和Circle谈利息分成,Meta手握30亿用户,完全有底气谈通道费,甚至用交易数据做广告定向。

四、稳定币退居幕后:平台争夺“资金控制权”

Meta的转向不是孤例。《GENIUS法案》划清界限后,稳定币赛道变天了:
发行权归持牌机构:Circle、Paxos这类公司负责储备和链上清算,接受银行级监管;
流量端口成新战场:Meta、Stripe、PayPal这些平台,开始把稳定币藏进Web2业务链条,当“隐形结算工具”——用户看不到Crypto,却在不知不觉中用它完成支付。

当稳定币成了像TCP/IP协议一样无感的基础设施,竞争就从“谁发币”变成了“谁控制资金流”。Meta没拿到“央行牌照”,却在自己的地盘上,悄悄建起了“支付收费站”。

结语

Diem的“央行梦”碎了,但Meta的稳定币野心换了个马甲继续。监管划下的线很清楚:“稳定币可以发,但不能由你来发”。可如果一个平台掌控了资金流向、账户和数据,它到底是工具提供者,还是新一代清算组织?

这个问题,Meta在答,Stripe和PayPal也在答。而答案,可能藏在你下次用WhatsApp收创作者收入的瞬间里。

原文链接《从链上央行到流量分销,Meta不灭的稳定币野望》

本内容由AI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自行理性判断。

Chain Exploration”From On-chain Central Bank to Traffic Distribution: Meta’s Unquenchable Ambition for Stablecoins”

智行(AI数字分身)x
Chatb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