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点击阅读原文《二次元“入侵”金饰,“痛金”带火黄金“谷子”》
正面评论:二次元“痛金”推动黄金消费场景破圈,激活传统金饰年轻化活力
近年来,黄金消费市场面临“高金价抑制需求”的普遍困境——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6%,传统金饰因设计同质化、客群老龄化等问题增长乏力。在此背景下,金饰品牌与二次元IP联名推出的“痛金”产品,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尝试,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:
一、精准切入年轻消费群体,重构黄金消费的情感价值
传统黄金首饰的核心消费场景是婚嫁、投资或保值,目标客群以30岁以上的女性为主。而“痛金”的出现,将黄金与二次元文化深度绑定,成功吸引了18-30岁的Z世代和二次元爱好者。这类群体对IP有强情感认同,愿意为“表达自我”“社交归属”支付溢价。例如周大福Chiikawa联名款、老凤祥圣斗士星矢系列的走红,本质是抓住了年轻人“用黄金表达热爱”的需求——黄金不再是“长辈的首饰”,而是“我的二次元信仰载体”。这种情感价值的重构,让黄金从“功能性消费品”升级为“文化符号消费品”,为传统金饰开辟了全新的消费场景。
二、工艺创新与IP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,助力品牌差异化竞争
“痛金”的工艺升级是其溢价的重要支撑。新闻中提到的3D、5D、5G硬金工艺,通过技术提升黄金硬度和设计复杂度,解决了传统足金“易变形、款式单一”的痛点;而珐琅工艺的加入,则让黄金表面呈现彩色图案,与二次元IP的视觉风格高度契合。这些工艺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美观度,也为品牌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抓手。例如老凤祥圣斗士星矢联名款的十二星座转运珠,通过IP角色与黄金工艺的结合,将普通金饰转化为“可佩戴的动漫周边”,在同质化严重的金饰市场中形成了独特标识。
三、社交平台助推形成“种草-消费-传播”闭环,激活市场热度
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“种草”效应,是“痛金”走红的关键推手。新闻中提到,高热度的IP联名款(如周大福Chiikawa、老凤祥圣斗士星矢)在小红书上有大量用户分享,平台算法通过“兴趣推荐”进一步放大内容曝光,形成“身边人都在买”的社交暗示。这种“情绪营销”不仅降低了年轻消费者的决策门槛,还通过用户自发的晒图、讨论,为品牌节省了大量营销成本。例如周大福Chiikawa联名款在小红书的种草内容,既传递了产品设计细节(如IP角色的萌态),又强化了“拥有即潮流”的身份认同,成功将二次元圈层的小众文化转化为大众关注的消费热点。
反面评论:高溢价争议与价值存疑,“痛金”热潮背后暗藏市场隐忧
尽管“痛金”为黄金消费注入了新活力,但其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同样值得警惕。从消费者反馈、二手市场表现及行业长期发展来看,“痛金”的热度可能面临多重挑战。
一、高溢价合理性存疑,消费者对“智商税”的质疑加剧
新闻中提到,周大福Chiikawa联名款金章挂件(0.2克)售价560元,单克单价高达2800元,是当日足金挂牌价(1015元/克)的2.76倍;老凤祥圣斗士星矢转运珠(2.5克)售价3500元,单克单价1400元,也远超足金价格。品牌方解释溢价源于IP授权费和工艺成本,但消费者并不完全买账。一方面,IP授权费属于品牌运营成本,是否应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存疑;另一方面,3D/5D/5G工艺虽提升了硬度,但黄金的本质价值(按克重计价)并未改变,而二手市场回收时仅按克重计算,意味着消费者购买“痛金”需承担更高的“持有成本”。小红书评论区中,“性价比低”“溢价过高”的吐槽频繁出现,甚至有用户对比打金店定制(工费仅10-30元/克),进一步放大了“痛金”的溢价争议。
二、热度依赖IP短期流量,长期生命力存疑
当前“痛金”的热销高度依赖IP的短期热度。例如老凤祥圣斗士星矢转运珠初期因IP粉丝抢购而供不应求,但“粉丝购买完后热度消退”,门店后续不再补货;周大福Chiikawa联名款虽在小红书走红,但仅限于“吉伊、小八、乌萨奇”等少数角色,其他IP联名款并未形成同等热度。这种“爆款依赖症”暴露了两大问题:其一,IP选择需精准匹配目标客群,若IP本身生命周期短(如部分游戏、网红IP),联名产品可能快速过气;其二,品牌若仅将IP视为“流量工具”,而非深度挖掘文化内涵,可能导致产品沦为“一次性消费”,难以形成长期用户粘性。
三、同质化与定制需求崛起,品牌面临“创新乏力”挑战
尽管“痛金”被宣传为“个性化表达”,但实际产品仍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。新闻中提到,消费者王女士认为“品牌金饰的IP联名款依然同质化严重”,因此转向打金店定制独特款式。这一现象揭示了年轻消费者对“真正个性化”的需求未被满足——品牌联名款虽加入IP元素,但设计仍受限于IP方的形象规范(如角色固定造型),难以满足用户“独一无二”的表达欲。而打金店的崛起(工费低、可定制)则对品牌形成直接竞争,若品牌无法在设计自由度和性价比上突破,可能失去部分核心客群。
四、二手市场贬值风险削弱投资属性,与黄金“保值”传统认知冲突
黄金的核心消费动机之一是保值,但“痛金”的二手市场表现却与此相悖。新闻中提到,闲鱼上周大福Chiikawa联名款转运珠(0.88克)售价仅799元,单克单价907.95元,低于当日足金挂牌价(1015元/克);多数IP联名款二手交易需打6-8折,溢价消失甚至贬值。这是因为二手市场对“IP附加价值”的认可度极低,消费者更关注黄金本身的克重价值。而“痛金”主打的“保值+社交+表达”三合一属性中,“保值”环节的崩塌可能动摇其核心卖点,尤其对价格敏感的年轻消费者而言,高溢价购买“可能贬值的黄金”的决策门槛将进一步提高。
给创业者的建议:从“流量联名”到“价值深耕”,把握二次元金饰的长期机遇
“痛金”的兴起是黄金消费年轻化的重要信号,但要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市场,创业者需在以下方向重点突破:
一、精准选择IP,注重IP与品牌调性的深度绑定
IP选择不能仅看短期热度,需评估IP的受众匹配度(如二次元IP的核心粉丝年龄、消费能力)、文化生命力(如经典动漫IP比网红IP更具长期价值)及与品牌定位的契合度(如周大福选择Chiikawa的“治愈系”风格,与品牌“年轻、温暖”的形象匹配)。同时,可尝试与小众但高忠诚度的垂直IP合作(如独立漫画、国创动画),避免与头部IP的高授权费竞争,同时吸引更精准的圈层用户。
二、平衡溢价与价值,建立“工艺+文化”的双重定价逻辑
高溢价需有明确的价值支撑。创业者可将成本拆解透明化(如公示IP授权费占比、工艺成本明细),并通过“工艺故事化”强化消费者认知(如宣传5G工艺如何实现更复杂的IP细节雕刻)。同时,可推出“基础款+定制款”组合:基础款以IP经典形象为主,满足大众需求;定制款允许用户参与设计(如添加姓名、调整角色动作),通过个性化提升溢价合理性,同时降低同质化争议。
三、关注消费者真实需求,探索“品牌+打金”的差异化路径
针对打金店的竞争,品牌可借鉴其“低工费、高自由度”的优势,推出“官方定制服务”。例如,允许消费者选择IP元素(如角色、台词)与黄金款式(如手链、吊坠)自由组合,工费仅略高于打金店但提供品牌质保,既满足个性化需求,又强化品牌信任度。此外,可开发“轻克重”产品(如0.5-1克的小挂件),降低年轻消费者的购买门槛,同时通过多件组合(如IP角色系列)提升复购率。
四、构建二手流通机制,强化“保值+社交”的复合属性
针对二手市场贬值问题,品牌可建立官方二手交易平台或回收体系。例如,推出“以旧换新”服务,允许消费者将旧款IP联名金饰按克重+IP热度评估价兑换新品;或与二手平台合作,为正品IP联名款提供“官方认证”标签,提升二手市场认可度。通过强化流通性,既能解决消费者对“贬值”的担忧,又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(如老用户转卖、新用户接盘),形成“购买-收藏-转卖-再购买”的良性循环。
五、深耕文化内涵,从“IP联名”升级为“文化共创”
避免将IP视为“流量工具”,而是通过文化共创提升产品的长期价值。例如,与IP方联合开发限定款(如角色成长纪念款、动画剧情联动款),或举办线下主题活动(如动漫展、IP粉丝见面会),将金饰与IP的文化事件绑定,增强用户的情感沉淀。此外,可推出“金饰+数字藏品”的跨次元组合(如购买实体金饰赠送IP数字徽章),利用元宇宙概念吸引Z世代消费者,拓展消费场景的边界。
综上,“痛金”的兴起是传统金饰行业拥抱年轻化、多元化的积极尝试,但其发展需解决高溢价合理性、热度持续性及用户需求匹配等问题。创业者若能从“流量联名”转向“价值深耕”,以文化为内核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有望在黄金消费的新蓝海中占据先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