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正面评论:微醺赛道的「茶饮基因」迁移,精准捕捉Z世代情绪消费新风口
在「05后第一杯酒可能来自奶茶店」的现象背后,蜜雪冰城与茶颜悦色对微醺赛道的布局,本质是对Z世代情绪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与自身核心能力的高效迁移,为新消费品牌跨界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。
首先,两大品牌的跨界逻辑深度契合微醺市场的底层需求——情绪价值。当前年轻人面临工作压力、社交焦虑等多重困扰,微醺作为「低负担的情绪解决方案」,既满足了「短暂逃离现实」的心理需求,又规避了传统酒桌文化的功利性,成为「为自己而喝」的生活方式。蜜雪冰城收购福鹿家现打鲜啤,以6-10元/500mL的平价定位,直接对标年轻人「下班小酌」「朋友小聚」的高频场景;茶颜悦色通过子品牌「昼夜诗酒茶」打造「诗意饮酒」的文艺场景,将微醺与中式美学绑定,精准匹配年轻人对「松弛感」「高颜值」的追求。两者均跳出了传统酒饮的「功能属性」,转而以情绪体验为核心,与市场趋势高度同频。
其次,两大品牌的跨界策略充分发挥了自身「基因优势」,降低了新赛道的试错成本。蜜雪冰城的核心壁垒是「极致供应链+规模化复制」:其通过5.8万家门店积累的原材料集采、物流配送、加盟商管理经验,可直接迁移至福鹿家的现打鲜啤业务。例如,福鹿家的现打设备、啤酒原料可共享蜜雪的供应链体系,大幅降低单店运营成本;而蜜雪的加盟商网络也能快速为福鹿家拓展门店,实现「啤酒版蜜雪」的快速铺开。茶颜悦色的优势则在于「文化符号+高粘性会员」:其通过直营模式建立的品牌调性(国风、文艺、高体验感),以及78.9%的会员消费占比,为子品牌「昼夜诗酒茶」提供了天然的用户基础。会员余额/积点通用的设计,更能将原有客群快速导入微醺场景,降低新品牌的拉新成本。数据显示,茶颜子品牌的茶酒产品推出后,首月复购率较传统酒吧高出30%,正是会员体系「流量池」的直接价值体现。
最后,微醺业务的布局为两大品牌打开了新的增长曲线。对蜜雪冰城而言,茶饮市场已接近饱和(中国内地门店数超4.8万家,专家测算上限为4.5万家),单店销售额连续三年下滑,亟需第二增长曲线。现打鲜啤赛道年增速超20%,且尚未出现绝对龙头,福鹿家的收购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。对茶颜悦色而言,尽管其在湖南市场的会员复购率高达78.9%,但「走出湖南」的规模化扩张始终受限于直营模式的高成本(单店投资是加盟品牌的3倍),而微醺业务通过全时段覆盖(从下午茶到夜间饮酒),将单店日均营收提升了40%,有效缓解了规模增长压力。
反面评论:跨界微醺的「基因陷阱」与赛道壁垒,规模化与调性平衡仍是大考
尽管两大品牌的微醺布局看似「顺势而为」,但隐藏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。从赛道特性到品牌基因的适配性,从用户需求的真实性到竞争格局的复杂性,跨界微醺的「甜蜜陷阱」可能比想象中更棘手。
首先,蜜雪冰城的「啤酒版复制」面临「赛道基因不匹配」的难题。茶饮与啤酒的消费场景、频次、竞争格局差异显著:茶饮是「高频日常消费」(日均1杯),啤酒则是「低频场景消费」(周均1-2次);茶饮市场格局分散(CR5不足30%),啤酒市场则高度集中(CR5超70%),百威、青岛等巨头在渠道、供应链上的优势难以撼动。福鹿家的现打鲜啤虽主打「平价现制」,但传统罐装啤酒(如雪花勇闯天涯3元/500mL)、连锁小酒馆(如海伦司9.9元/杯)的价格压制,可能导致其「高质平价」的定位陷入「高不成低不就」的尴尬。此外,现打鲜啤对冷链运输、设备维护的要求高于茶饮,蜜雪的供应链能否支撑「现打」的新鲜度(啤酒需24小时内饮用),仍是未知数。若因品控问题出现「不新鲜」的负面评价,可能反噬主品牌的「高质平价」口碑。
其次,茶颜悦色的「文化输出」面临「地域局限性」与「场景割裂」的双重挑战。茶颜的文化符号(国风、诗意、湖南地域特色)高度依赖本地用户的情感认同,其周边产品35%的收入占比,本质是「地域文化消费」的延伸。但微醺场景的核心用户是「泛Z世代」,而非局限于湖南的「地域粉丝」。当茶颜试图将「昼夜诗酒茶」拓展至全国时,其「诗意饮酒」的文化叙事可能因缺乏地域共鸣而「水土不服」。例如,北京、上海的年轻人对「湘式诗意」的接受度可能低于湖南本地用户,导致新品牌的拉新成本大幅上升。此外,茶颜的直营模式虽能保证体验,但单店投资成本(约80万元)是海伦司(约30万元)的2.7倍,在夜间饮酒场景中,高租金、高人力成本可能压缩利润空间。若子品牌的单店营收无法覆盖成本,其「全时段增长」的故事将难以持续。
最后,两大品牌均需警惕「用户需求误判」的风险。微醺的核心是「情绪体验」,但用户对「奶茶店的酒」是否有真实需求仍需验证。蜜雪冰城的现打鲜啤主打「平价」,但年轻人选择奶茶店饮酒,可能更在意「场景的轻松感」而非单纯低价(海伦司的9.9元啤酒已覆盖平价需求);茶颜的「鸡尾茶」强调「文化感」,但用户是否愿意为「诗意」支付溢价(其茶酒产品单价18-25元,高于海伦司15-20元的均价),仍需市场检验。若用户最终发现「奶茶店的酒」在体验上不如专业酒馆或便利店调酒,跨界布局可能沦为「伪需求」的尝试。
给创业者的建议:跨界微醺需「场景锚定+能力适配」,警惕「基因复制」的陷阱
蜜雪冰城与茶颜悦色的微醺布局,为创业者提供了「顺势而为」的参考,但也揭示了跨界赛道的关键风险点。结合两者的经验与挑战,以下建议值得关注:
精准锚定微醺场景,避免「伪需求」陷阱:微醺的核心是情绪体验,创业者需明确目标用户的「具体场景」(如独居小酌、朋友聚会、通勤小憩等),并围绕场景设计产品与服务。例如,蜜雪冰城可强化「社区便利饮酒」场景(在社区店增设现打鲜啤自提柜),茶颜悦色可聚焦「文艺社交」场景(在门店设置小桌板,营造「轻酒吧」氛围),避免因场景模糊导致用户需求不匹配。
评估核心能力与新赛道的适配性,避免「基因复制」的盲目扩张: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优势在茶饮赛道是「利器」,但在啤酒赛道需考虑冷链、设备维护等新要求;茶颜悦色的文化调性在本地市场是「壁垒」,但在全国扩张时需调整文化叙事(如弱化地域特色,强化普适性的「中式美学」)。创业者跨界前需梳理自身核心能力(供应链、品牌、用户)与新赛道的「交集点」,而非简单复制原有模式。
平衡规模与质量,警惕「为增长而增长」的短期行为:蜜雪冰城需避免为追求门店数量而忽视单店盈利(福鹿家的单店日均销售额需至少达到蜜雪茶饮店的60%才能覆盖成本);茶颜悦色需在保持直营品质的同时,探索「轻资产」扩张模式(如与商场合作联营店)。创业者需明确跨界的核心目标(是第二增长曲线还是品牌增值),避免因盲目扩张导致资源分散。
关注用户反馈,快速迭代产品与体验:微醺消费的情绪属性决定了用户需求的「易变性」,创业者需通过会员系统、社群运营等方式收集用户反馈,快速调整产品(如茶颜可根据用户偏好调整茶酒甜度,蜜雪可测试不同啤酒口味的区域接受度)。同时,需建立「容错机制」,允许新业务在初期有一定试错空间,避免因短期数据不佳而放弃长期价值。
结语:微醺赛道的爆发,本质是年轻人「情绪消费」的具象化表达。蜜雪冰城与茶颜悦色的跨界尝试,既是对这一趋势的响应,也是对自身能力边界的探索。对创业者而言,关键不在于「是否跨界」,而在于「如何以自身优势为锚点,精准满足用户的情绪需求」。唯有如此,微醺才能从「流量风口」变为「长期生意」。
- 创业时评《构建LLM:每个AI项目都需要的知识图谱基础》
- 创业时评《天猫双11的第十七年,和被AI重写的新地图》
- 创业时评《如何让你的数据为人工智能做好准备》
- 创业时评《中小银行,「断尾」助贷》
- 创业时评《AI六巨头同台:AGI,不再是“未来”的事了》

